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 >> 工作动态  >> 查看详情

勤政廉明 不朽”青天“——况钟的故事

来源: 廉洁江西  日期:2022-08-21 20:35:43  点击:7926  属于:工作动态

况钟(1383-1443),江西靖安人,明代官员。他除奸革弊,为民办事,政绩斐然,深受人民爱戴,被称颂为“况青天”。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,与包拯、海瑞并称三大“青天”。

况钟在担任苏州知府时,采取了五项措施,被称为“五措连举”,使苏州弊绝风清,百姓安居乐业。

靖安县况钟纪念馆况钟雕像


一是整吏治。当时苏州赋税繁重,官吏贪刻,成为“难治”之地。况钟上任后,他身边的同僚和下属都冷眼旁观,看他如何应对无数棘手的事务。

况钟假装不懂,故意左顾右问,同僚和下属暗暗高兴,心想这个知府跟自己是一路的,是个“软柿子”,容易拿捏。
过了几天,况钟把有问题的同僚和下属抓起来,义正辞严地说:“你们有些人长期玩弄这种手段,应该做的没有去做,不应该做的却强行去做,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,其罪当诛!”
于是,他将那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问罪,将贪虐庸懦的官吏罢官的罢官,降职的降职,训斥的训斥。一时间,整个苏州府为之震撼,官吏一个个都自觉奉公守法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二是平冤案。前任苏州知府对诉讼案件没有及时处理,致使案件越积越多,许多嫌疑犯被监禁多年,没有等到判决就死在监狱里。况钟上任后立即着手处理积案。
当时苏州府管辖七个县,况钟马不停蹄,不辞辛劳、废寝忘食,一个县一个县轮流审理,不放过一个疑案,不忽略一个细节,务求审理明白。
不到一年时间,1100多个案件得到公正审理。从此官绅不敢为非作歹,苏州辖地没了冤屈,百姓都称况钟是包拯再世。明代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中有一篇《况太守断死孩儿》,赞扬他“况青天折狱如神”。
三是减田租。当时苏州官田的田租非常重,明宣宗虽然诏令减田租,但没有贯彻下去。况钟发现这一情况后,上奏朝廷请减官租,但他的奏书被户部驳了回来。
况钟没有气馁,又继续上疏,指出问题的严重性:如果田租不减,仍照旧额征粮,既违背了皇帝的旨意,也将失信于民,长此下去,势必酿出更大祸患。
经过多次上奏力争,终于得到朝廷批准,同意减去官田租七十二万多石,荒田租十五万石,使受田租重压的苏州百姓大大松了一口气。接着,况钟又建立济家仓赈济灾民,率领苏州民众疏浚河道,兴修水利,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四是免徭役。明朝规定军籍世袭,士兵死了或逃亡,要在原籍勾取他的子弟或孙子补充。御史李立、同知张徽奉命到苏州府清理军籍后,被冤为军籍的县民有473名,被杀的则不可胜计。
况钟上任之后,看到受尽冤屈的百姓扶老携幼,在道旁呼天抢地,大呼救命。在充分了解情况后,况钟上奏皇帝,言辞剀切,陈述军籍世袭的危害和隐患,请求除此弊制。
在况钟的坚持下,苏州160人免除了军役,1240人只需自身服役,免除了世代服役。
五是重人才。况钟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,他兴办学校,礼贤下士,接济贫穷的读书人,向朝廷推荐有才学的青年才俊,在苏州传为佳话。
有个叫邹亮的儒生,况钟准备把他推荐给朝廷,却收到了匿名信,诬告邹亮存在种种过失和问题。况钟看后一笑了之,说:“写信的人要阻止我推荐邹亮,这一举报正好使邹亮成名。”
况钟上奏朝廷,说邹亮才学可用,朝廷对邹亮进行考核,授予他吏部、刑部司务的职务,后来又提拔他为监察御史。
况钟在苏州任期10年届满时,当地官民八万人上书挽留,使况钟最终留任苏州达13年。况钟逝世后,他的灵柩被运回江西老家下葬,苏州百姓在路旁痛哭相送。在运载况钟灵柩和遗物的船中,除了书籍和日常生活用品,别无他物。

况钟用一生诠释了勤于政事、忠于职守、公正廉明、为民请命的高尚品质,树立了“况青天”的不朽形象。



分享到: